顯示包含「英國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英國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

人生不如意

近日有一單新聞震驚英國港人界,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該新聞,事件令人心酸、惋惜;年輕高學歷的女生,就此輕生,完結短暫的生命。移英港人高度關注此事件,希望能夠關心及幫助有需要的人,因為香港人一個都不能少?無錯!香港人走到哪裡都應該互相支持。

移民或移居,就是去了一個新環境,新環境就是跟以前不同,包括生活模式、習慣等等,可能是小小的改變,可能是大大的改變,無論大小,一定會改變,那麼,一旦決定移民,就要接受這些的改變,否則不要移民。移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要面對的問題、情況、情緒非常多,而且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幫助到自己,所以,自己需要明白移民是甚麼一回事,還要有心理準備,面對不同的情況。

移民要面對的問題多的是,面對全新環境幾乎是由零開始,如此多事情變化要面對,心理準備是必須的。來到一個新的地方,最重要是心境,即是心情,有甚麼問題都應該要正面面對,如何正面面對?就是要正向思維,甚麼是正向思維?簡單一句,就是向好的方面想。

一個新的環境,與自己生活已久的香港很不同,例如在英國,首要是面對語言,其次是生活成本,再者是天氣變化……樣樣都不同,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適應。在英國,天氣的變化最令人困擾,又會令人情緒低落,尤其是冬天,日短夜長,下午三四點就日落,很容易令人鬱結,而且又經常落雨,見陽光的時間非常少,這情況真的令人不開心,如果只是一個人,很容受困,受低落的情緒受困,所以,移民後,朋友是重要的,因為可以聯絡,減少受這些情況影響,不致使生命受到威脅。

我們間中都會遇見香港人,日子久了成為朋友,朋友間中聯絡、分享、互相支持及幫助,不用獨自坐困愁城。Ashford 這個區,香港人越來越多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離開家鄉,遠赴異地,必有其因由,也有其困難,不論在哪裡都會面對困難,所以,學習接受,從容面對。

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,事情發生了的,回不了過去,改變不到,惟有自己做好自己,讓別人都看見自己的正面行為,做多些美麗又快樂的事情,希望可以感染他人,或者,這才是幫助自己又幫助別人。

在 Ashford 有很多大草地,大公園,間中去散步,見下人,曬下太陽,心情也會放鬆,壓力也會減少,孤獨感也不會太大,只要明白,沒有大不了的事,沒有大到自己承受不到的事,那就會輕鬆過日子。

有些人會問,移民那麼辛苦為何仍要走?朋友,自己的生活不是活在別人的生活裡,我為何沒有選擇?生活不就是選擇嗎?


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

愁緒遇著壞天氣

今日,英國這邊的天氣很壞,這邊是英國南部的肯特郡 Kent,這幾天以來天氣都很差,狂風大雨,雨量未去到暴雨級數,但風勢卻去到三號風球,甚至八號風球,風勢大到連人都吹得起。

雨,一直下,像是一個人淚流滿面,看來這人非常傷心。雨,沒有停下來,時大時細,但風卻一直在狂怒著,看似心情極差。人類的情緒也受天氣影響,會令你情緒低落,但未必人人如此。今日的我們,是壞天氣影響你的情緒,還是你一直藏在心裏的愁緒遇著壞天氣令你更加愁?


在英國天氣的惡劣及變化,是移民後必須要面對的,我們要學習,如何應對日常生活的變化。下雨要撐傘?但這邊的風太狂野,撐傘也撐不了,你的雨傘很快會報銷,所以,大風大雨,不用撐傘,只要著防雨的衣服就可以。要適應新生活,就要接受新事物,不怕面對前面的困難,縱使前面有多大困難,這裡總有朋友伸手幫忙,因為我們生活在自由的國度,生活有尊嚴。


我們遇見問題,有很多人樂意幫忙。掛念家鄉的朋友,問題不易解決,前面的路如何也不知,未來有沒有希望?做人做事都有危險?家鄉似乎變得我們不敢想像,也不想想像。我正想,風有多大,雨有多大,總有停下來的時候,問題有多大,總有解決的辦法。

家鄉的朋友遇到困難,撐住,正如在暴風中撐住,捱過後就平安,將來如何無人知道,堅持不放棄,平安在前面。


今日接小朋友放學,風大雨小,並不冷,但風實在太大,差不多連人都吹得起。我經過叢林,走過兩旁屋仔的街道,到了學校,家長們已在學校等待小朋友,這裡的人不論風風雨雨甚少撐傘,風雨打在身上,他們不當一回事,對我們來講卻是一回事,因為我們剛來這地方,所以,要學習學習。

愁緒遇著壞天氣,不應愁更愁,放眼將來,看得輕,望得遠。宇宙多元,人生同樣多元,生活面面不同,不論身在何處,家鄉是掛念的,向在家鄉的每一位送上祝福。

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

雨後陽光又見彩虹

英國天氣跟香港很不同,在英國,冬天多雨水,幾乎返學日日都下雨,而這裡的相關天氣預報又非常精準,幾時下雨,幾時出太陽,幾時狂風,幾時日出日落都非常準確,可以幫助我們去適應這裡的天氣。

下雨,無論雨下多大,眼見不少人不會打傘,他們雖然有著防雨衣服,但太多數人都不會做多一點,拿起雨傘,所以,下雨的時候,他們都會任雨水打在自由的身上。有一次,見到一個包到實一實的媽媽,尾隨兩名年幼的孩子,只穿厚衣,沒有帽或防雨衣物或傘擋雨,任由雨水照頭淋,看見都心酸,以為這是個別事件,殊不知在我背後的小朋友已被雨水弄濕了整個頭,走在前面的媽媽頭也不回,看看自己的小朋友,任由小朋友自行處理。

發覺這裡的人的生活習慣跟我們非常不同,但我認為又不用完全跟足他們,即是說,下雨天就要如在香港時一樣,做足防雨防凍的功夫,需要打傘的就打,目的是不要讓自己或小朋友病,不要因為別人任雨打,而自己又跟風,或不好意思跟別人不同,其實,這些習慣不是甚麼大事,又不會影響別人而不做,我們好的生活習慣要保留,這樣才健康愉快地生活。


雨後陽光

天天都是下雨天,天陰天晴天下雨我們都控制不到,惟有欣然接受,好好過日子。這裡雖然時時下雨,但間中會停下來,陽光就會從雲務中走出來,用光綫及熱力照耀大地,雨後的陽光是最「靚」的,因為被大雨洗禮後,有光就會感到溫暖,非常舒服。英國經常下雨,間中又出太陽,所以,經常會見到彩虹,有次在 Ashford Victoria Park 見到雙彩虹,我們表示遇見雙彩虹會帶來幸運,是否真?不重要,重要的,這一刻好幸運見到美麗的雙彩虹,真的很美麗,而且配合青綠美麗的公園,也不不愉快的事忘記了,也忘了自己被雨弄濕了。

習慣,只要心態接受,日子過去就會習慣,香港人的適應能力強,不怕環境轉變,相信在英國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快樂生活,有自由就有快樂。


彩虹 Rainbow

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

冬天為大地帶來雨水?

落雨,日日落雨,九月開學以來,幾乎日日落雨。返學途中會更困難,因為這時候落雨,不單滂沱,而且氣溫寒冷,大雨加寒冷,其實真是辛苦的,但是本地人卻習以為常,似乎香港人在這地需要努去適應天氣的變化。

  
「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」在香港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,意思是夏天是雨季,經常落雨,到了秋天及冬天,天氣才會乾爽及寒冷;在英國,夏天時,天天見到陽光,朝朝在晴朗的一天出發,但到秋冬,真是天陰天晴天下雨,幾乎每天都落雨,但間中又見到陽光,雨勢比香港大,我發現的是,英國落雨的情況跟香港不同,英國落雨的話,間中會停下,再落,再停,斷斷續續的,有時會較大,但香港一落雨就落過不停。兩種天氣都令人辛苦,不過,英國落雨的途中,總會有「希望」的時候,見到陽光,陽光給人溫暖、希望的感覺。

  
今日,雨由昨晚落到下午,間中停下,又見陽光,又再落雨,加上狂風,真的是狂風,風力如八號風球,站在露台,風大到令人站不住腳,急急回到屋內,在屋內聽到非常清晰的風聲。返學,無論甚麼環境都要返學,於是,我們冒著横風横雨,途經 Ashford Victoria Park ,滿地都是黄葉,我們一步一步,小心翼翼地走過。風很大,雨也很大,我們找不到地方暫避,一下子,身子濕了很多,過一會,雨勢減弱,可以收傘。

  
在回校的路上,小朋友甚至大人,很多都沒有打傘,只是著有帽及防水的外套,有些甚至由雨水打在自身上。這裡的人很奇怪,落雨很少人打傘,天氣寒冷,竟然只穿短衫,但同時亦有人穿厚厚的羽絨衫,甚麼配搭都有,蔚為奇觀。

  
到了放學,天氣稍好,雨勢不大,還有點時間見到陽光,雖然是短暫,但也感到溫暖。冬令時間開始了,日落也提早了很多,四點半就日落,五點就入夜,天氣的變化真令我這個香港人感到大自然的奇妙與威力。

無論甚麼環境,夏天還是冬天為大地帶來雨水,香港人擁有的適應能力,一定能夠克服,甚至輕鬆自在、自由地生活。

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

冬令時間新體驗

今日是十月三十日,是夏令時間結束,冬令時間的開始。原先英國跟香港的時間相差七小時,由今天起,進入冬令時間,相差八小時,其實,英國的時區是格林威治時間+0即是時區由此計起,香港則是+8,實際上,香港與英國相差八小時。

英國實施夏令時間目的旨在節省能源,因為英國的夏天天亮較早,那麼提早一小時,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日光時間,對節省能源及生產動力都有幫助。

今日是冬令的開始,將時間退後一小時,感覺沒有甚麼特別,如你睡覺的起床時間為早上七點,較好鬧鐘七點,當半夜轉制時,時間到了兩點,這時時鐘會倒退返一點,又由一點再走過,即一點至兩點這個時段重複了一次,之後時鐘如常地走到七點,表面上由十二點睡覺,明早七點鬧鐘響起,計算上有七小時,實際上有八小時,看似多了一小時,但是並沒有多,人在世的時間不會因人為轉變而有所增減。

今日除了要適應新時間,另一樣同日開始發生的事,就是日落的時間提早了,今日四點半日落,五點就天黑如深夜,這點真的是新體驗,有點驚,要時間去適應。因為時間倒退了一小時,或者走慢了一小時,實際日落時間可能是五點半,心理上都會好一點,畢竟生活在香港,六七點才日落,日落後又有街燈照明,而這裡漆
黑一片,所以,又要適應這方面的不同了。

來到英國,幾乎甚麼都要重新適應,包括天氣及時間,不過,這也是一種新體驗,人生就是有很多不同的變化,面對變化,只要樂觀面對,一定能適應,會好好生活的。


2022年8月4日星期四

展開新生活

來到英國已一個月,為何現在才寫第一篇分享文章?其實,來到英國初期有很多要忙的事,例如登記各式各樣的帳單、戶口、找學校、到警署報到、日日到超市入貨等等,每日都很忙碌,目的就是要盡快安頓下來,開始新的生活。


移民到英國的原因人人不同,大多都是為了自己的小朋友,因為小朋友仍有漫長的日子要活,所以都希望他們有好的日子過,不論甚麼原因,一個「壞左」的地方又怎能再活下去呢?縱使有人批評移民的人,在我來說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,我選擇在哪裡居住似乎與任何人沒有關係,對嗎?


七月頭我們終於要離開自己心愛的香港,來到英國肯特郡(肯特郡,英國英格蘭東南部的郡。)的一個鎮(Town),這個在 Kent 的鎮叫 Ashford, 而這個鎮在 Kent 來講不算很出名,因為肯特郡有唯一的城市叫 Canterbury, 其他有名的鎮有 Maidstone, Sevenoaks, Royal Tunbridge wells, Tunbridge 等等較多人選擇的地方,但是 Ashford 有個地標,就是全英國最大的 Outlet 就是 Ashford Designer Outlet, 名牌集中營。雖然名氣可能不及其他地方,但這裡同樣都是一處美麗的地方。


Ashford 這個地方環境優美,有很多綠化地方,這裡有個很大很美的公園,也是有名的維園 Victoria Park 啦。我們住的地方正正就在維園旁,我們打開一扇很大的露台窗,望出去就是維園了,不用走出去,只要站在露台也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,加上一望無際的天空,天藍綠地,清新自由的空氣衝著我而來,怎能不說「人在Ashford 健康又快樂」呢!老實說,這地方真不錯。


我們當日由香港飛倫敦,坐了十四多個小時航程,真是很累,全程也沒有好好的休息,雖然如此,我們只要再過多一會就到英國,離開了困苦的城市,展開新生活。當晚「走難」沒有太傷感,或者已習慣,因為這兩年間不間斷地有人離開,而且這趟「走難」至少預備半年,而這半年不停告訴自己要離開,去過新生活,所以,沒有太大的不捨得,而且科技進步,要溝通,方法多的是。離開當日,多謝各方的幫忙,其實,我們要去的地方,也一早請了朋友幫忙「接應」,所以,整個「走難」過程算是順利。而由香港的家到機場,飛倫敦後再有司機接往新家,全程已作了安排,所以這次「走難」不難走。

到了新家後,第一時間參觀自己住的地方,嘩!跟香港的完全不同,地方大很多,房間很大,而且有一個很大的露台,如在香港根本不可能「享受」這居住環境。在香港,環境優美,地方大的住屋似乎只是有錢人的享受,但在英國,居住大細是有規定的,所以這裡根本不會有不人道的劏房住。放下行李,朋友就載我們去入貨補充物資,通常人一到英國,首要就是到超級市埸入貨,買食物及一些日用品等等。


講到超級市場,最近我們住的地方的超級市場叫Aldi,只要行幾分鐘就到,另外還有幾間在 High street 的 Tesco express、B&M、Lidl、Wilko等等,還有其他出名全國都有的大型超級市場,就是 ASDA、Tesco extra、Sainsbury 、Waitrose & Partners 等等著名超級市場。基本上,周圍都是超級市場。起初,我們一到超級市場,真的有點不慣,實在大得非常,香港的根本比不上。(日後再談超級市場)

初到英國,水電Council tax 樣樣都要上網登記,而幾日後,廁所有問題,寬頻有問題,洗衣機都有問題,連信箱都開不到,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,但是問題是這裡的人工作太慢,一等再等,連最簡單的信箱都要等幾天。這裡的人甚麼都慢,但他們的說話速度就快得驚人,很多時候未必聽得清楚。

頭兩天,朋友載我穿梭各大超市入貨,盡量在短時間內安頓下來。幾天後,我們開始探索這個社區,其本上每個 Town 或 City 都會有一條 High street, 而這區 Town centre 的 High street 離我們不遠,要走一段路,但尚算好行。 High street 衣食住行樣樣皆有,基本生活需要有齊,如藥房、超市、餐廳、銀行等等,所以,雖然我們住的地方似住在郊區,但原來生活必須品完全不缺。

當然,移民是為了小朋友,幾天後,我們就開始找學校,這裡找學校可以經 Council 查詢,但是由於是插班,需要自己 Send email 給學校,所以,我們 send 了多封電郵給學校,最終小學有回覆,中學就較困難,仍在等候中。這裡的小學地大人少,大部分的校舍是單層,而且有很大的操場讓學生可以有足夠空間活動,另外,這裡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多於催谷學習。我們參觀過兩間小學,學校的教職員都非常有善,其中一間還對我們進行家訪。


之後的日子多數去超市入貨,買必需品,例如電視、Printer 等等。我們買了一部50吋的電視,以最平為先,價錢可能同香港買一部 Mon 的價錢差不多。這裡的超市可以買到電視及 Printer,可想而知,行超市是這裡的人生活的一部分。本地人去超市有一個習慣,每次一去,會買非常多的物品及食物,足足一星期之量。他們多數架車去超市,買完東西,把東西上車,就回家了,這是本地人的生活模式。


這個月來,主要是入貨,找學校,去探索社區為主,慢慢認識自己住的社區,慢慢地融入當地生活。在異地生,當然希望快些融入,但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,這也是當地人的文化,我們也要重新學習,祈望日後生活愉快。